儒、墨、法三家侧重于治国王天下。
这一点,在后来的越南、朝鲜和日本均有所表现,只不过在中国控制能力相对薄弱的日本,表现得更加决绝而已。此番三使之所以最终接受了光圀的礼物,恐怕是因为朝鲜在更加中华的意义上要回了文化上的体面与尊严。
仆生于穷巷之中,居于山林之间,内无玲珑机智,外无华藻文章,诚有至愚极陋之累。而之所以又能引发争执,则是由于在效法礼序的过程中彼此均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缩微型华夷体系。若撇开假说不谈,则三国之中,最迟与中国接触者,应该是日本。我本人倾向于箕子朝鲜为信史,于是,晚于朝鲜者,便是秦象郡和汉三郡设置后的越南了。由于发生了礼争,清廷乃责令礼部官员和经学者刘逢禄处理此事
傍有朝鲜人又出扇求诗,余亦即书。历史学家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地球曾天然形成过欧洲世界、地中海世界、阿拉伯世界、南亚世界和东亚世界这五个不同的文明圈域。(11)《二事与净因臻和尚书》,《禅林宝训》卷一。
《禅林宝训笔说》三卷,清代智祥述,张照撰,心赋附。云门宗大振于宋初,第三代雪窦重显著有《颂古百则》,此时宗风颇盛,至南宋该宗就逐渐衰落。三百篇的《禅林宝训》首篇即契嵩关于道德的论述。欲拯救并振兴禅学,从道德入手,以德化人,以情感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禅林宝训》究竟在哪些方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东西。此三者都具备了,丛林就会由此兴盛。
由此,也证明了《禅林宝训》在禅学的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功用是不能低估的。《碧岩录》对当时禅学丛林的冲击是很大的,虽然也遭到诸如灵源、佛鉴等长老的反对,但终不能扭转那股评唱之风。《击节录》即是对雪窦的《拈古百则》加以击节(击而中节)。一、《禅林宝训》源流考 如上述,现存三百篇的《禅林宝训》是取材于各种《语录》、《传记》、《文集》以及诸老遗语。
其次是黄檗希运的弟子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宗。但是,它仍然很好地向人们展示了宋代禅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状况。通过平易、简练、易懂的语言,深刻再现了禅宗作为佛法心宗所奉行的戒、定、慧等细行,更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向人们展现了历来丛林住持的嘉言善行,高风亮节。从此,禅宗由不立文字而变成了不离文字,诚如《文献通考》所云:禅宗本初自谓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今四灯总一百二十卷,数千万言,乃正不离文字耳。
而没有了道德,即使得到天下的人,也不可说他们是通达的。《禅林宝训》所载各位禅师接引来学的方式,与重顿超得妙,功行绵密的沩仰宗,重峻峭机锋,解黏去缚的临济宗,重稳顺绵密,判断修证的曹洞宗,重斩断葛藤,截断转机的云门宗,重对病施药,相身裁缝的法眼宗都有所不同,它直以正面说理,去训诫诱掖学人修养道德,利济众生。
所有这一切乃是《禅林宝训》的劝诫。发展到极端的事物极易走向自身的反面,禅宗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佛教作为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宗教派别,更是不断开拓着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现代文化继续发生着广泛持久的相互影响。[(21)]训人要能改过迁善,使道德口新。《禅林宝训》所收录的禅师共有一百多,他们大多分属从五家之一的临济宗演化出来的杨歧方会和黄龙惠南两个支派的传人。黄龙惠南嗣法的第一代弟子中,著名的有晦堂祖心、宝峰克文等人。[(20)]诲人笃志勤学,当怀远大之志,不可徇俗苟利。对于这一至简至要的教外别传之道,初无他说,前辈行之不疑,守之不易。
(14)《与德和尚书》,《禅林宝训》卷一。这股有违早期禅宗不立文字的文字禅之风,使宋代禅宗走入了歧途,从而造成了禅学丛林日废的局面。
(3)《文献通考》卷二二七。契嵩的上述思想对宋代禅宗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言之:住持应有四个支点:一是道德,二是言行,三是仁义,四是礼法。所谓仁爱,就是要实行道德,所谓贤明,就是要遵循礼义,所谓勇敢,就是要处事果断。
由于日积月累,丛林已习染成弊。最后,契嵩把善的内容归结为儒家的忠孝、仁义等原则,并将此作为佛教中最尊崇的伦理原则和优先尊奉的戒律。到了北宋真宗天禧年间,雪窦对此至简至要之道着意变弄,一味求取新颖奇巧,他继承汾阳的做法,举古则为韵语,试图以此去发明古则的意旨,从而达到笼络当世学人的目的。《禅林宝训》对宋代禅宗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地记述以及所进行的是非评断,这对后人研究宋代禅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点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家中最盛的是临济宗,其传承系谱是: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禅林宝训》的结集和流行,直接受到了契嵩思想的影响。
[(14)]住持当与众同好恶,以合乎大中至正之义。《禅林宝训合注》四卷,清代张文嘉较定,张文宪参阅。
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由慧能开创的前期禅宗提倡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直指人心的教外别传,它讲究的是修行与知解的相互呼应。
对于寺院的住持、长老,《禅林宝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们又说,宋代禅学思想及其表现形式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各宗各派各擅其声,分宏其旨,而大多是共扬其音,同弘其义。[(13)]住持应以至公为心,不可徇私自好,为外物所惑乱。他写了两部书:一部叫做《碧岩录》(也称《碧岩集》,十卷),一部收做《击节录》(二卷)。
(5)《与草堂书》,《禅林宝训》卷三。从传法世系上说,五家七宗以及黄龙、杨岐嗣法子系均出于慧能门下,属南宗禅。
《禅林宝训拈颂》一卷,清代行盛著,超记录。而在现代佛学界,各寺院的住持、长老以及所有出家人,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则显得更加重要,削除势利人我之心,趋向道德仁义,心怀远大之志,利世济众,恩被泉石,应当继续成为现代僧人的龟鉴。
(12)(13)《实录》,《禅林宝训》卷四。后来人把这两宗与上述的五家合称禅宗五家七宗。